
新湖南客戶端5月3日訊(通訊員 登峰 唐時輝)5月1日,在湖南省東安縣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塘家村茶山千年云霧茶谷,湖南衛視《新聞當事人·中國尋味》節目組采訪來自美國的外國友人羅朗,他化身“茶農”進農家、游茶山、走古道、觀梯田、干農活,與當地茶農一起采茶、炒茶、品茗,感受舜皇山野生竹間茶傳統制法和塘家梯田的獨特韻味,深度體驗原生態景觀的迷人魅力,闡述他對原生態、傳統文化和食品的推崇。
舜皇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。該山最高海拔1882.4米,保存著最完整的自然植被與森林生態系統,峰巒疊翠、谷深壁峭、溪流淙淙、密林修竹、雜生嘉木、生物多樣、空山鳥語、云霧繚繞。
萬畝竹間茶飄香,百畝梯田美如畫,綠水青山相映襯。山環水繞、風景宜人,土壤肥沃、水質優良,產出的竹間茶紫芽細嫩、味醇形美,種出的香米色若玉潤、口感清香,自唐朝以來便有著“貢品之鄉”的美譽。
“這山上因滿山遍野都是野生茶樹而得名,被當地人稱為‘茶山’。我從小就跟爺爺采茶制茶喝茶,山民們都嗜茶如命,百齡長壽比比皆是?!碧良掖?組村民冷定元介紹道。
據悉,舜皇山野生茶產自于“三皇五帝”虞舜名號命名的舜皇山,史籍記載,4250年前舜帝南巡駐蹕時所種,唐朝時入歲貢,湖南省博物館記載,永州竹間茶是唐代名茶,柳宗元題《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》歌頌竹間茶,稱其為“靈芽”,飲之如“甘露”,給予高度贊美。永州僧人“草圣”懷素《苦筍帖》“苦筍及茗異常佳,乃可徑來。懷素上”文中指的是舜皇山的“苦筍和茗茶”。 紅七軍轉戰桂粵湘黔七千里“小長征”,召開“東安會議”促成“東安轉兵”;中央紅軍長征時翻過的“第一座難爬的高山老山界”,舜皇山野生茶是紅軍消炎御寒、醒腦驅疲的神葉,六七十年代,曾送中南海供中央領導飲用,2020年榮獲“全國產業扶貧優秀案例”。
“茶圣”唐朝陸羽《茶經》注:“上者生爛石,中者生櫟壤,下者生黃土”“野者上,園者次”“陽崖陰林紫者上,綠者次”。舜皇山野生茶是天然野生之物,成長在竹間陰林亂石堆中古道溪邊,葉片多呈紫色,屬于上等好茶。舜皇山野生茶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-1700米峽谷區域,常年云霧繚繞,氣候溫和濕潤,雨水充沛,日照充足,谷谷有野茶、溝溝有野茶、溪溪有野茶,素有“千年云霧茶谷”之稱,是中國茶葉優勢區域規劃中的名優茶優勢區。據全面摸底調查,舜皇山野生茶核心區域共有19個班點,總面積25409畝。
舜皇山野生竹間茶采用傳統制作工藝,采摘必選用上好的晴天,采摘一芽一葉、一芽二葉的茶青,芽葉細嫩,色翠香幽,味醇形美。經攤青、殺青、揉捻、發酵、烘焙、風選、打包等工序精制而成。舜皇山野生竹間茶按制作工藝不同,有綠茶、紅茶、黑茶之分。
梯田香米為山泉水灌溉,水質清澈,富含微量礦物質,傳統耕作,一年一熟,粒粒珍稀。梯田種植的香米日照光線好,晝夜溫差大,生長周期長,米質清香,晶瑩柔軟,口感獨特。
一方山水養一方人。目前,舜皇山共有野生竹間茶2萬余畝,年產成品茶10000多公斤,共有600多畝梯田,年產近50萬斤香米,且以農促旅,以旅興業,茶區變景區,田園變公園,塘家村成功申報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?鄉村振興示范試點村。
責編:何璐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